星空体育-趋之若鹜:台球王牌挑战者夜战朝终,夺魁
当嘻哈在中国音乐市场中遍地开花、身着昂贵夸张的星空体育嘻哈服戴着金链子的嘻哈艺人们在各个舞台上大放光彩时,沈黎晖正坐在北京东四环以外的一栋仓库房里喝着咖啡,看窗外雨过天晴洒进落地窗的阳光。他成立的摩登天空音乐公司就隐藏在这片钢材厂整齐划一的仓库中间,除了楼体上大大的 “MODERN SKY” logo以外,外观与周围其他的橘红色砖房别无二致。
而正是这座 “大隐隐于仓库间” 的音乐公司,在年初时就已经签下了涵盖中国嘻哈圈“半壁江山”的艺人。后来发生的事谁也没有想到,沈黎晖带领摩登天空的这一票大动作,就像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那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引起了如今席卷中国嘻哈音乐圈的强劲风暴。
中国嘻哈市场迎来“元年”
在去年的《中国新歌声》中,一脸倨傲的万妮达凭借一首改编的《牛仔很忙》将嘻哈风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同年11月,摩登天空宣布与万妮达正式签约,之前已经进入筹划的嘻哈版图收入第一员大将。
在去年摩登成立嘻哈厂牌之前,沈黎晖一直有一种感觉,觉得嘻哈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结合得特别密切,但那个时候他觉得摩登离做嘻哈还稍微有点远。他聚集了十几个内部人员开了个头脑风暴的会,“听大家都说得头头是道的,趋之若鹜:台球王牌挑战者夜战朝终,夺魁我才发现原来还有一票人愿意做这个事。”沈黎晖告诉《中国青年》杂志记者。
在举办MYTH妙电音节、成立MSE电音厂牌之后,拥有丰富的“开采”地下音乐经验的摩登天空正式宣布成立hiphop厂牌MDSK,并与第一位制作人——国内hiphop音乐的第一金牌制作人Kai Luen(aka Soulspeak)建立合作关系。随后,陈冠希以“中文hiphop最具知名度的实践者”的身份也加盟进来。
手握这三张王牌,摩登十几个“星探”开始出动前往各地搜罗嘻哈艺人。今年3月,红花会、趋之若鹜:台球王牌挑战者夜战朝终,夺魁你的男孩Tizzy T、满舒克Young Jack又相继被收入麾下。“因为他们是当时能签到的最好、最拔尖的。”沈黎晖毫不犹豫地解释道,“所以我还挺开心我们的执行力能这么强,毕竟音乐公司的执行力普遍比较弱。”
摩登天空投出的石子显然在音乐圈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随后,有数字音乐平台也开始为嘻哈音乐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虾米音乐于今年5月发布的第二季“寻光计划——寻找未曝光的少年”中,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活动结果公布当天,嘻哈类参赛作品占比仅次于流行乐,并超越了摇滚和之前“制霸”的民谣。
当然,嘻哈在中国的引爆也少不了那句“请问有freestyle吗趋之若鹜:台球王牌挑战者夜战朝终,夺魁?”。吴亦凡带来的巨大流量让《中国有嘻哈》博足了年轻人的眼球,嘻哈音乐进军中国音乐市场最洪亮的号角被吹响了,嘻哈艺人的地位开始转变,资本与市场的风向也随之改变。
“我们实在没想到当初成立一个label会影响这么多人。”对于嘻哈音乐火起来的速度之快和观众的接受度之高,沈黎晖完全没有预料到,“其实节目组本身也在观望,之前他们也有不同的方向,看到摩登在做嘻哈,我们的厂牌也扩展得很顺利,他们才觉得wow,要跟一下。就像多米诺,从我们做的这一票嘻哈,慢慢到这个节目,慢慢节目又创造了更大的爆点……其实就是一场蝴蝶效应,由一个偶然的想法,改变了后面很多的结果。”
要从“应景”走向“流传”
在《中国有嘻哈》节目组决定不再打造“我们的偶像”而转战嘻哈之后,曾经一度陷入赞助商直接开始撤资的“裸奔”状态。金主们更倾向于投资保守但是成熟的选秀造星节目,对开发嘻哈这块处女地并不看好。然而如今,节目的广告冠名费已经超越了近五年来中国综艺史上所有“爆款”综艺所拿到的冠名费,资本进入的速度与力度可谓史无前例。
“Hi man, this is Mercedes Benz.”为了蹭热点,各大国际品牌的广告主也开始对嘻哈音乐趋之若鹜。7月初,为迎合年轻受众,向来以贵气、稳重著称的奔驰特意打造了一只说唱广告mv, 令网友们大跌眼镜,直呼“蹭rap的热点让奔驰降了档次”。随后,New Balance请来“嘻哈侠”欧阳靖为新活动与产品造势,Adidas三叶草也与新晋东亚嘻哈推广说唱频道88 rising合作,开始发布说唱广告。
中国嘻哈音乐的兴起除了吸引到世界著名音乐节品牌Ultra进驻中国市场外,由摩登天空打造的中国第一届户外嘻哈音乐节也已于9月初在成都打响,开票第一天售空一大半的售票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音乐节。
不过,对于这个目前正在商业化进程上前进得如火如荼的音乐形式,沈黎晖认为,与拥有更成熟的艺人经纪系统的摇滚相比,嘻哈还只是个“小事情”。“从汪峰、许巍,到痛仰、谢天笑,他们都开得起体育馆这样级别的演唱会,再大的音乐节也是他们压轴,不论是巡回演出的场次、数量,还是出场费,都远远高于现在嘻哈这一票人。
”而且对于现阶段艺人们“快餐化”的嘻哈音乐作品,老沈也并不满意:“现在他们展现出来的作品等级还比较低。因为节目里的作品需要‘应景’,它考察你的反应能力,但真正能放在专辑里的作品需要‘流传’,这个才考验功力。”
所以在艺人们通过节目崭露头角得到“短期关注”之后,接下来摩登的打算是让他们回归到创作之中。毕竟如老沈所言,节目上的表现并不能决定将来大众对于艺人的看法,只有作品才能决定他们能否走得长远。
当然,除了好的音乐以外,团队和系统的推动也至关重要。“这就是我们唱片公司该做的事情了,企划啊,高质量的视频啊,推广计划啊,以及大量的演出、演唱会、音乐节的操作……这些都是一个传统的音乐工业必须要有的过程。”
而相应的,沈黎晖推断,接下来嘻哈市场的发展速度也会缓和下来,开始遵循商业的规律。他这样形容接下来的过程:“沉淀一下,去去泡沫,分分层,再慢慢涌现出更多的风格,把坑坑洼洼的地方填满,开始变得多元,或者跨界。”
艺人们需要为自己设计一把“尺子”
对于嘻哈这种音乐形式为何会在中国兴起得如此之快这个问题,沈黎晖将它归因于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他觉得嘻哈就代表了一种既年轻又炫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更外在的、可以秀出来的东西。但是比如民谣,它就是比较内在、走心的形式,就不会那么容易吸引人。
一提到民谣,很多人禁不住扼腕叹息。被市场打磨、包装后的民谣音乐,似乎已经逐渐丧失了朴素的本质,失去了直击人心的力量。当演出费暴涨了20几倍的嘻哈艺人们已经成为地上音乐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新星,这种从地下开枝散叶的草根文化,能否在聚光灯下依然枝繁叶茂 “keep real”?嘻哈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民谣?开始成为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很难找到比嘻哈更真的东西了。如果说嘻哈都会死,那真的没得听、没得看了。”沈黎晖对这种担忧并不以为然。
虽然不论在电视节目,音乐平台,还是演出现场,不同级别的审查都在时刻丈量着进入大众视野的嘻哈“尺度”,但在老沈看来,不论能不能被播出,会不会被断章取义,只要艺人们不去讨好、迎合,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真实表达态度、保持“真”的本质,就很自然地完成了对嘻哈精神的坚守。“怎么剪,决定‘真’到什么程度,由节目去决定,但是选不选择‘真’,还是得看艺人自己。”
由此看来,嘻哈的商业化进程在将这类文化推入更广阔平台的同时,不仅为嘻哈艺人们带来了渴望已久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逐渐扩张并愈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艺人们如果单纯想凭借“保持本真”守住立足之地显然有些天真。做到“不装”的同时,他们对待“尺度”的态度也需要比以前更加谨慎——除了适应市场的“尺子”之外,自己也需要为自己设计一把“尺子”。
在沈黎晖眼中,能够在对规则的适应和对本真的坚守中保持平衡的艺人,才是可以笑到最后的赢家。“这是成熟的表现,但也是失去一部分东西的表现。没办法,对艺人来说很残酷,但这就是游戏规则。”
嘻哈可以最外在地展现年轻人
《中国青年》:在参加《中国有嘻哈》之前有没有进行过一些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的工作?
沈黎晖:没有。其实当时节目组找到我们,我拒绝了三四次,我们嘻哈厂牌的人就不停地过来劝我,我很烦啊,跟他们说赶紧把这件事忘掉,咱们该干吗干吗。后来他们说,导演一定要过来和我谈一次。当时是车澈来的,我觉得他很靠谱,而且那时候节目的评审换成了吴亦凡,我觉得他对嘻哈的理解是可以的,当然他也是一个大流量的入口。内部商量之后我们就派了TT, PGone和小白三组。后来节目录了两期,我问导演组怎么样,他们说这个节目可以,我说那好,相信你们的判断。
《中国青年》:您觉得现在嘻哈的风格和之前地下状态的时候相比,语言会不会更收敛了?
沈黎晖:我觉得它有两套语言。一个是在节目、播放平台、现场,有不同级别审查的时候。一个是在地下的live house,这个尺度就大了,该骂就骂,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其实在国外也一样,会有一个clean的版本用来给电台播放,以免对青少年有不好的影响。当然艺人们在自己制作、出口的时候,对这些也会有把握。其实骂人很容易,但不通过骂人的语言又能把事情表达出来,是有更高要求的。
《中国青年》:从民谣、嘻哈来看,现在很多音乐公司都是在单纯跟风追逐市场,对于留存音乐形式本身好像并没有贡献,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沈黎晖:我觉得两者间并不矛盾。因为就算跟风,他也得投资、选人、签约、出唱片……也是请了人花了钱,尽了他的力量了,只是最后市场会优胜劣汰。就像音乐节,很多质量不高的音乐节都只能存活一两年,但是它也在帮助普及现场音乐。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反而更需要好好考虑究竟要不要跟风。摩登的理念就是发掘好的原创音乐,我们20年一直在做这一件事,反而没有去追逐那些风口,结果你会发现我们是存活时间最长的。所以初心才是决定能不能走远的东西,摩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且一件事情有没有让我们自己兴奋特别重要,因为它很有可能不赚钱,也没意思,但是如果跟着自己的直觉走,哪怕不挣钱但是自己觉得有意思,每当这时候往往很多人也都会觉得有意思,我们一贯以来都是这样做的。
《中国青年》:有人觉得中国的嘻哈市场经不住几年挖,会面临人才枯竭的问题,嘻哈选秀可能没几季就进行不下去了。
沈黎晖:再办个两三年,可能出新人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但嘻哈的好处就在于它的门槛低,对于一帮孩子来讲,比组乐队要容易得多,一个人,一部手机,放个beats就可以开始了。当然它也真实、年轻、冲撞,让年轻人很容易把它当成一个情绪的外在出口。而且它传染很快,一个人穿成这样,另一个人也容易穿成这样,有时候民谣歌手连水都不喝,但是玩嘻哈的你总得喝喝酒……在这样的时代,嘻哈可以最外在地展现年轻人,不光是通过音乐,还有它这一整套的东西。
《中国青年》:摩登接下来在这些衍生产品上会有投资吗?
沈黎晖:会有,甚至可能会变成我们将来的主业。不过我并不认为它们是周边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音乐的一部分,甚至和音乐是1:1的关系。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很注重视觉,这是一种立体的文化形式,创造文化的时候是要把敏感的东西混杂在一起的,消费只是一个结果。嘻哈本来就不是一个要求你必须去做什么的文化,它也在打破、跨界,是一个混合体。
《中国青年》:网传明年《中国有嘻哈》的第二季会变成《中国有街舞》,您怎么看?
沈黎晖:我觉得街舞应该不会有嘻哈这么火,因为街舞的明星属性会差一些。跳舞的艺人能成为全民明星这种例子很少,它没有唱歌立体,街舞是更细分的市场。
(本刊记者郝志舟亦对本文有贡献)
原载于《中国青年》2017年18期专题.